有一位禪師的弟子好抱怨。禪師拿一把鹽灑在弟子喝的一杯水中,弟子一喝說:鹹的發苦。
禪師又將更多的鹽放入湖中,再讓弟子喝湖水,弟子喝湖水後說:純淨甜美。
禪師教化弟子說:生命中的痛苦是鹽,它的鹹淡味取決於盛它的容器。你願做一杯水,還是一片湖水?
放眼娑婆世界,五濁惡世,眾生無不是業,無不是罪,因果業力如影隨形,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。
生命中的八苦交加誰能逃脫?但所有的苦樂都是自身召感。
如心胸狹隘,小雞肚腸者(如一杯水)容不了人,面對五花八門的瑣事、諸多不如意事即抱怨不斷,煩惱纏身,苦不堪言。而同樣的瑣事、不如意事在心胸寬廣、心境博大者(如一湖水)面前卻顯得微不足道,坦然面對,收放自如,如此的自然、正常,心無掛礙,又何苦之有?
所以我們學佛修行者,必須依佛陀的教誡:心境要博大,要慈悲為懷,要忍辱愧行。即使遭遇世間謗我、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輕我、賤我、惡我、騙我,也能做到只是忍他、讓他、由他、避他、耐他、敬他。
因為明信因果,因果不昧;因為人善人欺天不欺,人在做天在看;
因為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”;
因為佛陀師父在《學佛》寶書中教誡我們“大行能忍的行為是要徹徹底底把利益平淡化,在利益相爭之時,拿給對方,自己少要甚至不要利益,在他人害我、謗我的時候,我要毫不在意,而且還要為害我者、毒我者、謗汙我者祝福,希望他幸福,還要從實際行動上資助他、幫他,並且不讓他知道我在利益他、為他好而付出。”
如此實修,就是學佛菩薩的“心境要博大”,與佛菩薩三業相應定能發菩提心利益眾生,培植福慧資糧,阻隔障蔽黑業,轉換因果,解輪回結,化苦為樂。
只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,老實修行修法,發菩提心,利益眾生。把自己涓滴之水融匯於波浪壯闊的茫茫大海中,才能永不乾枯,劈波斬浪奮勇向前。更能珍惜佛陀住世的因緣,遵循佛陀師父的教誡,在明理、修行修法、斷除我執向菩提,奔向解脫的不懈進程中,心境博大,化苦為樂,直至菩提!
妙月
轉載自:
吉祥地樂土 公眾號
大願菩提金剛正法中心
#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#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 #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 #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經藏總集 #第三世多杰羌佛 #多杰羌佛第三世 #佛教 #第三世多杰羌佛佛法 #第三世多杰羌佛獲得世界和平獎 #第三世多杰羌佛不收供養 #第三世多杰羌佛返老回春 #第三世多杰羌佛藝術 #第三世多杰羌佛妙諳五明 #第三世多杰羌佛文化藝術館 #第三世多杰羌佛日 #世界法音出版社 #世界佛教總部 #聖蹟寺
#德吉白珍佛學會
H.H. DORJE CHANG BUDDHA III CULTURAL AND ART MUSEU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